索菲亚·米勒的冰镐凿进阿尔卑斯山脊时,百年冰川发出了垂死的呻吟。她腰间的震动监测仪突然报警,液晶屏上的裂痕指数从黄色跳为血红:这是祖父留下的遗产,那台1998年产的瑞士机械表,此刻正与冰川的心跳同频震颤。
无人机群掠过少女峰北坡时,索菲亚正在整理祖父的登山日志。泛黄的纸页间滑落一张玻片,上面封存着1947年的冰芯样本。当她将玻片对准朝阳,冰川融水突然从天花板滴落,在样本表面蚀出蜂窝状孔洞——与如今正在消融的冰层如出一辙。
“米勒小姐!”工程师马克冲进临时板房,手里的激光测厚仪还在滴着冰水,",“B12区覆冰层出现脱粘现象。”全息投影自动展开,代表人工冰层的蓝色网格正从山体剥离,像块被撕下的创可贴。
索菲亚抓起祖父的皮质挎包冲出帐篷。在D区作业的无人机突然失控,旋翼刮起的冰碴在空中形成微型龙卷。当她赶到现场时,那台刻着“1947-2003”的水文记录仪已变成废铁,这是祖父生前维护了半个世纪的设备。
登山协会的抗议信贴在工程指挥部门口,用的是1963年首登纪念海报的背面。会长汉斯挥舞着锈迹斑斑的冰爪:“你们把神圣的登山路线变成了捕蝇网!”他身后,30位向导举起祖传的登山杖,杖尖反射着遮阳网的银光。
李墨飞站在海拔3800米的观测试验场,手里的热成像仪显示冰面温度异常。当遮阳网投影移动时,冰层反照率从0.8骤降至0.2的数据让他胃部抽搐。“这不是在保护冰川,”他对着卫星电话低吼,“是在制造吸热毯!”
陈曦的无人机群传回噩耗:C区冰层在遮阳网阴影下形成蜂窝结构,承重能力下降67%。她转头看向监控屏时,正好目睹索菲亚的冰镐被脆化冰层弹飞——这柄传承三代的德国钢镐,在人工冰面上撞出了蛛网状裂痕。
索菲亚腰间的震动监测仪突然脱扣滚落。当她追到冰裂隙边缘时,仪器显示的基岩震动频率已达危险值——这是李墨飞团队刚发现的致命问题:人工冰层的压力分布不均,正在加速底部基岩风化。
“比自然消融快三倍!”地质学家王磊将岩芯样本砸在会议桌上。取自基岩层的片麻岩布满新鲜裂痕,与20米外天然冰层下的基岩形成触目对比。全息模型显示,人工冰区下方的岩层孔隙率已达19%,而自然冰区仅为6%。
马克试图用环氧树脂加固冰层时,无人机投放的胶体在低温下脆裂。索菲亚看着飞溅的树脂碎片,想起祖父日记里的警告:“冰川需要呼吸”。她的卫星电话突然收到气象局警报:遮阳网引发的局部高温将导致午后冰崩。
索菲亚绑着祖父的登山绳降入冰裂隙时,遮阳网的阴影正像死神披风般扫过山脊。她在裂隙中段发现了那具被封存二十年的遗体:祖父的羊毛外套上结着钟乳石般的冰柱,怀表指针永远停在1998年雪崩的时刻。
“他们连死亡都不放过!”索菲亚的怒吼在冰壁间回荡。当她用冰镐凿开遗体周围的冰层时,陈曦的监测器显示整片冰盖应力分布突变。三百米外的李墨飞看着实时数据,突然意识到遗体所在位置正是人工冰层的关键锚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