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怀民把这些知识一一和几位讲明,并总结道:“格物堂各位前辈,总而言之,想提高粮食产量,只需抓三点:一是浇水,二是施肥,三是种子。这三者都有改良的方法。”
其中一个老农道:“东家,这些咱也是都清楚,只是一直苦于没有你的抽水机,也没有你的改良肥。也只能靠天下雨吃饭。”
另一老农道:“种子现在都是各家收麦后,捡颗粒饱满的,留做种子。用心的人家,种子都是个个挑选出来的,这还怎么改良呢?”
在《农政全书》中,提到选择优良单株、适时收获、保存种子等方法。此外,还有不同作物种子的处理方式,比如晒种、浸种等。
但能被写进书里,也仅限于代表当时的农事最高水平。而明末这种农事经验交流极其低下,缺乏专业的农事研究机构,村民一辈子都不出县的时代,大多村民只是按照经验稍微选一些颗粒饱满的麦子留做种子而已。
在此时的明末,优选种子有两个最简单有效,立竿见影的办法:
一、单株优选:在麦田中标记杆壮、穗大的植株,单独留种;类似后世的系统选育。
二、异种杂交:把本地的优选麦种,与百里外的优选麦种杂交,避免近亲退化。
周怀民把这两个办法一一和老农们讲:“我让国栋从临清带来了一些其他地区的麦种,你们从中再择优,与我们本次试验田优选出的种子,再选出一块试验田进行杂交种植。”
“可是东家,现在已过了种麦的季节。”一老农疑问道。
周怀民现在热坏了,赶忙趴在旁边抽水井喝了两口水:“试验田不必讲究农时,你们只管种。此时种,到中秋可熟,从中秋种,到年底即熟。一年三熟,如此你们方有足够的机会优中择优,代代杂交。到明年,则会有更多优质的种子,我们即可把种子卖给各村民。”
三人听周怀民一口气说完,都在震惊和发呆。
黄必功道:“东家,这不可能!春麦都是三月种,八月收。现在都五月初了,如何能做到八月收?”
一老农道:“秋种后要到来年五月方成熟,年底怎么收?”
张国栋想说又不敢说,因为他知周怀民和其他人不一样,总是异想天开,关键最后他总是对的,反驳的人都被打脸。
周怀民笑道:“当然不可能,但你们作为格物堂的老农,和别人不同,要敢想他人之不敢想,敢为他人之不敢为。”
又道:“大家说,为何你们为格物堂?而不是农事堂?”
张国栋见老农们干瞪眼,心里暗道,这题我熟啊。遂郎朗而道:“大学有云: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
周怀民道:“是矣,简单的说,就是格物富民。”
“黄必功,你们堂里的人,肩上的责任就是让村民们的粮食产量越来越高,养的鸡鸭鱼畜越来越多,种的林木百果越来越密,可吃的食物越来越丰富可口。”
这下他们都听懂了。
黄必功听了周怀民所言,心里之前一个不成熟的想法,瞬间被完善和拔高,他有所明悟,激动的有些颤抖:“东家,我懂了!这就是我想一辈子要做的事!”
他又搔首踟蹰,言道:“但我还是不懂如何让小麦一年三熟呢?”
周怀民哈哈大笑:“这就是这两天咱们要干的事。”说罢,招呼张国栋去喊一些家里已收完麦的社兵来帮忙。
又摊开一张图纸,展示给格物堂的人:“有了这个,我们试验田就能一年赶上三年!”